华中农业大学-新华农

热搜关键字: 活动 交友 discuz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耕读路上】2017华农人暑期社会实践!We are on the road~

[复制链接]

80

主题

151

帖子

68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68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8-16 15:33: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暑期正是增广见闻、扩大视野的好时期,一众华农人在耕读路上又探索到了什么呢?第二期优秀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活动内容已出炉,循着他们的足迹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收获吧!

1

与岗位科学家同行  赴华中农业大学西北科研基地调研十字花科蔬菜
2017年7月9日上午,我校园艺林学学院首届赴甘肃暑期社会实践团在万正杰教授的带领下到达位于甘肃省和政县的华中农业大学油菜西北研究基地,开展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当天下午,万正杰教授带领同学们参观了十字花科作物(油菜以及十字花科蔬菜)育种的科研设施,并介绍了甘肃夏季繁殖十字花科蔬菜的地理优势,比较了武汉与甘肃育种的不同气候特点、甘肃加代育种的独特优势,同时针对十字花科蔬菜育种加代以及高原夏菜产业问题,现场为同学们解惑答疑。

11日上午,甘肃省和政县农业局的张效明高级农艺师详细介绍了全国六大蔬菜产区的分布,甘肃以及西北高原蔬菜的种植模式,高原蔬菜的市场优势。他表示:“甘肃等西北地区的高原气候适宜十字花科蔬菜的育种和栽培,目前已成为全国重要的高原夏菜基地之一。”11日下午,万正杰教授向同学们逐一介绍了自己种植的531份科研材料,包括起源于中国的芥菜、红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资源,并且深入浅出讲解了不育系、保持系以及恢复系三系配套的杂种优势原理和育种实践。万老师在理论讲解后还亲自指导大家进行杂交育种技术练习,并讲解了自交、杂交以及回交的原理及操作细则。研究生姚培杰说:“剥蕾授粉过程很简单,但要做好却需要非常细心和有耐心。做科研,一定要有一份严谨的态度,和一颗热爱的心。”同学们了解到高山蔬菜加代繁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材料纯化、遗传群体构建、表型鉴定等,总体而言就是为了缩短育种年限以及提高育种效率。
13日,万正杰教授带我们调研甘肃和政县蔬菜生产基地和蔬菜市场,了解西北地区的蔬菜种植模式和蔬菜种类,露地蔬菜主要以十字花科蔬菜不结球白菜、萝卜、甘蓝、花菜以及芥菜为主,设施大棚以番茄和辣椒为主。同时也调查了甘肃主粮作物马铃薯和玉米的种植模式。通过实地考察并与当地菜农的交流,明确了高原地区蔬菜产业存在的生产和市场问题。万老师说道:“做农业科研如果忽视了消费者需求和产业问题,我们的研究目标就显得盲从。”
七天的蔬菜育种实践和蔬菜产业调研,同学们不仅体验了科研的艰辛,也深刻感受到华中农业大学傅廷栋院士等一批专家教授多年扎根西北科研基地的敬业精神!据悉,华中农业大学油菜西北研究基地建立20年来,我校油菜遗传改良团队和园艺林学学院十字花科蔬菜课题组每年有20多个博士、硕士研究生以及10多位教师在甘肃进行夏季十字花科作物的育种研究工作,选育了系列油菜以及蔬菜新品种;同时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没有想到以前课堂上没有完全理解的遗传学和育种学理论知识,能够在甘肃育种基地得到了验证和实践,社会实践队成员对十字花科油菜以及蔬菜的育种研究充满期待!
此次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未来农业的路很长。在这次实践过程中,我们秉承华中农业大学“勤读立耕,力己达人”精神,展现出我校学子的优良作风,力求实现“凡民俊秀皆入学,天下大利必归农”的宏大理想。

2
一带一路上,探寻坎儿井的印记
近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学生赴吐鲁番市开展了以“文化名片——坎儿井”为中心的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及走访当地政府相关部门全方位了解了坎儿井特色文化。
今年5月份开展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顺利闭幕,一片大好的发展趋势。吐鲁番作为古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一员,地处核心区域。它是孕育绿洲文明的地方,是当地人民生命之泉——坎儿井分布最多的地方。借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东风,学生们来吐鲁番重走丝绸之路,探寻坎儿井的印记。

活动期间,实践队伍通过走访吐鲁番市旅游局、文物局,托克逊县教育局等部门,了解吐鲁番坎儿井的历史沿革、现状及未来发展规划,以及坎儿井在经济、文化、生态等方面所具有的重要价值,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从2006年到2016年吐鲁番坎儿井数量与游客量变化、坎儿井生态文明规划等相关情况,使学生对坎儿井现状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
吐鲁番市文物局的工作人员芦韬热情的接待了同学们并介绍到:从2009年开始,历时8年,已经完成了五期新疆坎儿井抢救性保护加固工程的实施,如今已有130多条濒临干涸的坎儿井重新焕发生机,流淌出清澈的井水。现在正在组织进行前五期的阶段性总结,也在努力的争取第六期的保护工程如期的开展。听了这些,同学们清晰的了解了坎儿井保护的进程和感受到了当地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坎儿井保护的重视。

实践队员李亚丽说:“虽然我是新疆人,但由于新疆的地大物博,地域差异,之前我接触的关于坎儿井的信息很少,这次来吐鲁番调研收获很大,更加全面的了解了坎儿井文化。”古再努尔·艾孜布力也表示作为吐鲁番人,从小喝着“井”水长大的她,看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它保护它,真的很开心,希望在未来它能被保护的更好。
历经三天的走访后,华中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又深入坎儿井民俗园、坎儿井乐园、布尔加依村及客葛恰克村等地进行了实地调研,同时拜访了布尔加依村的阿不都热依木·依布拉依木老人及客葛恰克村的大队长肉苏力·依斯马伊利,从他们身上,学生们看到坎儿井匠人延续下来坚毅性格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吐鲁番人。
在吐鲁番坎儿井民俗园和坎儿井乐园,学生们看到了当地坎儿井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吸引了很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这样既让更多的人了解了坎儿井,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这就与“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合作重点之一——加强旅游合作,扩大旅游规模,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的精品旅游和旅游产品是契合的。这就启发他们回去向更多的人宣传坎儿井,让更多的人来吐鲁番领略绿洲文化,感受坎儿井中蕴藏的两千多年前人民的聪明智慧,以此来促进各地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在布尔加依村,老人阿不都热依木带领同学们来到他花了12年时间挖成的坎儿井边。他们近距离的感受了坎儿井周边环境的凉爽,亲自喝了坎儿井甘甜的水,听了老人挖井过程中的故事。从老人的故事中学生们认识到老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他在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坎儿井;从老人时而慷慨激昂时而语重心长的语气中学生们感受到了老人对坎儿井的深厚情谊和他想把坎儿井继续传承下去的殷切希望。

同学们经过重走丝绸之路吐鲁番站,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老人那激情而又带些忧愁的眼神,感觉到了自己作为农业大学学生身上所肩负的使命感:他们有责任为坎儿井这样一个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尽自己的一份力。
学生们将会在“一带一路”大好的发展趋势下,向更多的人宣传地下长城坎儿井。虽然作为学生,不能为“一带一路”发展战略中的政策沟通、设施联通或者是贸易畅通作出贡献,但是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促进战略中的民心相通这一点,以此来促进各地区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3
支教贵州箐口——不忘初心,秉烛前行
7月8日至21日,红杜鹃爱心社赴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箐口小学暑期社会实践团13名同学远赴大山深处,进行为期15天的支教之旅。期间,支教队员们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表达为主题,不仅开展了素拓、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更通过家访深入了解学生教育及家庭生活状况。


寓教于乐,助力学生全方位发展

根据前期调研和箐口小学的实际情况,此次支教活动主要围绕学生的自我表达展开。除了开设语文、英语等基础课程外,也安排了素拓、音乐、手工艺等特色课程,以期提高孩子的协作意识和创造力,而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力将将寓教于乐运用于实践,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解决孩子们的学习困难。
课程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不仅有利于丰富孩子们的课堂,更有利于改变他们眼中上课的传统概念,让他们获得不一样的上课体验。而对于这种在当地略为“新奇”的上课模式,家长在采访的时候却表示:“我们这里条件有限,学校也只开语文、数学,多亏了你们,他们才能学到这么多的东西。”


趣味运动,融竞技与欢乐为一

7月17号,箐口小学第一届趣味运动会在老师和全体同学的共同见证下下正式举办。据悉,此次运动会共分为拔河、三人两足,跳绳等6个项目。因为是趣味运动会,整个竞赛气氛激烈又不失轻松愉快,参赛同学们尽力完成每一项项目,全身心的投入在比赛中,同时同学们也将团结协作的意识发挥到极致,在比赛中配合默契,充分感受到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
最终趣味运动会在老师和学生认真积极承办的行动中圆满结束,运动会的颁奖仪式也在7月20号的早晨中落幕。在此次运动会中,五年级成最大赢家,获得团体总分第一名。

实地调研,全方面了解学生情况

7月12号,也是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支教队员们便开展了全方面的家访活动,每天8人分成4组分别送学生回家,再进行家访。而此次家访旨在了解学生的基本家庭情况以及家长们教育观念。
在家访中,支教队员们了解到大多数家庭都有3个或以上的孩子,而大多数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或者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而且家境困难,生活水平较低。在讨论到他们的教育观念时,其中一位家长则表示:“他们能够读下去,我们就是贷款也要让他们读,还是希望他们能够走出去,我们自己再怎么苦都不能苦了他们啊!”
通过这次较为全面的家访,支教队员们看到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到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开展家访不仅仅是与家长交流孩子们的学习成长问题,更重要的是加强家庭、学校、社会间的联系,让更多的人能了解到他们目前的处境,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存在的困难。

不忘初心,依然坚守在大山深处

如今,这已经是华中农业大学红杜鹃支教的第14个年头,年复一年,一届届支教队员远赴各地山村,去到各个小学,将爱与知识传播,做孩子们看外面世界的眼睛。
而今天,在这里,红杜鹃爱心社赴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箐口小学暑期社会实践团13名同学依然秉承着过去的支教传统,全力以赴做好当下每一件微小的事情,不辜负支教的初心。而谈及对此次支教的期许时,支教队队长常江表示:“通过此次支教,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们了解大山外面的世界,向往外面的世界,为他们种下走出大山的希望,因梦想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大山。”

4以红瑶之名,美美与共
7月20日,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赴广西龙胜暑期实践团到达龙胜各族自治县,进行为期6天的调研活动,深入瑶族人民之中,了解红瑶民族民俗文化,旨在大力促进红瑶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知红色文化,弘扬长征精神

实践团通过前期查阅资料了解到,红瑶人民与红军的渊源颇深。在实践过程中,成员们到达泗水乡白面瑶寨,一位60多岁的老人介绍说:“在白面瑶寨博物馆里,墙壁上的图片展示红军进入龙胜,与红瑶人民共同抗战的故事。红军鼓励我们坚持革命斗争,其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感染了我们”。随后实践团成员参观了红军岩,认真阅读壁上的两条标语,“继续斗争,再寻光明”、“红军绝对保护瑶民”。实践团成员仔细品味标语在当今社会的积极意义。来自园艺1502班的邓桂玲感慨到,“为政者要把老百姓团结在一块儿,不仅要承诺给他们一个光明的未来,更要千方百计地兑现这个承诺。”


知传统文化,继承传统工艺

为了揭秘红瑶传统文化的神秘面纱,实践团一行人来到了泗水乡潘内村进行实践。受到当地村民的热情接待。
“红瑶服饰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它的制做工序复杂,需要花耗大量的时间完成”,非遗传人粟二妹向队员们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姑娘的花衣有不同。有多种花纹图案,这些图案别据一格,栩栩如生,表达了我们红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仔细地观赏花衣过后,当地村民带领队员来到蜡染大师粟求妹家中。这位七旬老人向我们表演了蜡染的操作并一一介绍,“第一,用蜡在纯白布上绘制图案;第二,点好晾干后投入蓝靛水中;第三,取出后洗净晾干,用碱水泡去蜡”。来自园林院园艺1504的韦佳毅对蜡染技术颇有感触,她说:“古人真聪明,懂得许多的手艺并能传承下来,真是不容易啊” 。
翌日,实践团来到黄洛瑶寨参观了解。该寨因红瑶族长发而闻名,被誉为“天下长发第一村”。 据寨里的阿姐介绍,黄洛瑶寨的妇女一生一共有三把头发,一把是平时梳妆时掉下的头发,一把是18岁时剪下来的头发,一把是一直保留在头上的头发。未婚女子的头发是用布包好的,一般情况下不给外人观看。已婚妇女是盘好,放于头上的。未成年孩子的头发,是裸露在外的。当然,碰到重大活动和节日,孩子也有将头发包好的。
成员从报纸和新闻了解到,红瑶长发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且吸引了许多游客来此参观,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知传统美食,争做舌尖红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红瑶有自己的饮食文化,而且丰富多彩。为了更好地了解“舌尖上的红瑶”,实践团成员们决定走进村民家中。红瑶小哥自豪地他介绍,“有作为清代贡品的龙脊云雾茶,瑶乡竹筒饭、粽粑、腊肉与酸制品等。他特地强调了山泉水清凉可口、纯净无污染、富含微量元素的特点。同时,他建议我们带一些特产回去,给亲朋好友品尝。也欢迎我们下次到龙胜时,可以结合专业,指导帮助红瑶人民,创造更好的生活。
实践团发现,博大精深的红瑶文化在传承与交流方面存在一些不足。很多年轻人没有掌握手工技艺、大力发展旅游的同时忽略了文化的保护等。实践团的成员们针对现状也提出了几点建议:在美食上,向热门美食节目发出邀请;在传统文化上,多开展培训班,培养更多继承人。

5丝路新视界,我们在路上——赴浙江省义乌开展调研活动
为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刻含义及其对浙江省义乌的经济发展的影响,7月13日至7月16日,华农学子组成了“丝路新视界,我们在路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实地走访义乌商业区,就义乌的经济贸易发展情况开展了为期四天的调研活动。
围绕主题经济贸易发展,一行人首先前往了义乌宾王市场进行参观,小商品市场熙熙攘攘,满是繁华的景象,临近的异国风情街两边有很多外国餐厅,我们采访了在义乌经商的外国友人,他们表示,一带一路战略促进了各国的贸易发展,不仅促进了义乌的商品销往海外,同时也将异域的文化带到了义乌。在宾王158文创园,我们参观了国际设计师&新材料新技术对接运营中心,作为“一带一路”起点城市的国家级旅博会延展平台,这里定向引进国际国内旅游文创设计机构和特色旅游产品,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表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能更好地为义乌市场引进海外的新设计、新材料和新技术,也能带领设计师精准设计以及品牌营销,实现资源的合作共赢。

随后我们来到了义乌国际商贸城,针对不同的经营行业,包括服装、生活用品、文具用品等商户进行了问卷调查,在与商户交谈过程中,我们了解到互联网平台诸如淘宝、义乌购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销售,物流量逐日递增。为了解商品递增带来的物流发展,我们前往了义乌西站,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为适应不断发展的物流市场,义乌西站近几年不断的改造和扩大,中欧班列的开通也使商品的运输更加快捷,为“一带一路”战略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跨境电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我们前往了义乌陆港电商小镇,“一带一路”跨境电商搭起了一条网上丝绸之路,将义乌的优秀小商品向全世界出售,同时把国外的优质商品引入国内市场,促进了互联网跨境贸易的发展,我们采访了清宇服饰的负责人杨斯,三年的时间,这个小公司由日销售3单到日出货稳定300票以上,“一带一路”促进了公司的产业转型升级,消费需求旺盛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是推动国际网络贸易合作的重要市场。
四天的时间丰富了团队成员的暑期生活,也开阔了同学们的视野,以一个大学生的新视角来看待“一带一路”,深入了解经济贸易的发展,暑期实践很短,但未来路很长,耕读路上,知行合一,国家的发展需要我们一起努力。

6回访登上最高人民检察院领奖台的首届华农法学学子
当华中农业大学的公众号推送出“华农学子28岁站在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的领奖台”的文章时,引起了专业内外的一阵轰动。这轰动一是出于自豪,为自己的学姐、校友获得如此殊荣而感到由衷的喜悦;二是出于钦佩,每个人也都在梦想着自己能够像杨国晓一样,在最好的年华取得一番成就。文章推出时也恰逢团队在做“三进三访---回访昔日校友,献礼百年校庆“的实践活动,对于我们来说,这不仅是一个极佳的回访对象,也是我们进一步了解专业学习的难求机会。在指导老师魏佳容老师的帮助下,我们顺利的联系到了杨国晓,开启了一段耕读路上的美妙旅程。


华农学子站上奖台

杨国晓,2002级华农首届法学专业本科学生。她在听说了华农的专业性和优良学风之后,在老师的推荐下,选择了华农。在当时,华农的文科专业并不多,她直言受香港电视影视剧的影响选择了法学专业。
回忆起大学时期,她总结为“人生中最美的时光”。在华农读书的那段时间,学校与外面的交通联系还不是很方便,同学们淳朴单纯,专注学习,整体学习氛围良好。娱乐生活也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电子产品,大家的课余时间会经常约在图书馆看书,做一些家教兼职。
杨国晓喜欢文学,学生时代时喜欢写诗、演讲。在大学时期参加了校学通社,大一、大二一直在学通社参加活动,遗憾的是,大三因为准备考研而放弃了社长职位。参加社团活动培养她的爱好,也让她认识了很多朋友,提高与人交往能力,表达能力。
在华农学习期间,杨国晓是个名副其实的学霸。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四年来都拿到了奖学金。大一时期,刚进入大学,和很多同学一样,对于大学是比较迷茫的,大把空闲时间不知该如何支配,当时的学习氛围比较轻松,可以比较自由的参加自习。进入大二后,她更为认真的学习专业知识。大三学年,是法学学生面临选择的一年,深思熟虑后,她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大学四年是她从迷茫到明确方向与目标的转变。
谈及大学里让她印象深刻的老师,她说是班主任刘旭霞老师,刘老师非常关心同学们的学习,也经常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流露着关心,现在大家也保持着密切联系。大学这段时光对人的一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杨国晓也不例外。“华农的校风,学习氛围培养了我踏实认真,刻苦肯干的品质,在我从华农毕业后,修读硕士学位,参加工作时它一直陪伴着我。”杨国晓在回忆起四年的华农生活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时如是说。  
侦查监督思绪飘扬

2012年杨国晓在武汉市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中获得了“武汉市侦查监督十佳办案能手”称号;2013年她在第三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中荣获“业务标兵提名”和“优秀汇报与答问奖”,入选湖北省检察机关批捕侦监人才库,第二批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人才库。她的成就也代表着湖北省在参加此项竞赛时的最好成绩。
参加此项比赛时的场景,她现在依然历历在目。竞赛也在不断地改革,她当时恰好抽中了新增的直播环节,第三位出场,前两位也都是很优秀的选手,但因为过于紧张,未能正常发挥。“由于我前面一位选手说话声音太小,现场的工作人员对我说,那个话筒可能有点问题,一会你上场的时候声音大一点。就这样,可能我说话声音洪亮,气势比较足,也得益于我之前的演讲经历,这一环节得分较高”。
然而成功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背后付出的努力,承受的压力只有杨国晓自己最清楚。在参加全国竞赛之前,她曾参加两届湖北省检察院侦查监督业务竞赛,第一次参赛时,由于准备不足和轻敌,成绩并不理想,抽中的题目是她从未办过的案例,不甚了解,因此最终以遗憾收场。这一次参赛经历对她来说是一个打击和激励。赛后,她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完善自己,主动提出经手更复杂的疑难案件,不同类型的案件来锻炼自己,认真的研究过往案例,汲取经验,终得在再次参加比赛时在湖北区脱颖而出,宝刀出鞘,取得了湖北省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虑到比赛成绩和平时的业务水平,领导将她选为湖北省参加全国竞赛的两名选手之一。选拔后进行了整整一个月的专业训练,在训练期间,她系统科学地学习了许多法学专著,整体地提升了专业水平。一个月后来到北京,巨大的心理压力和不适的身体条件成为她参加比赛的强大负担,但在同事和家人的鼓励下,她竭尽全力面对比赛并发挥良好,最终站在了领奖台。
“领导和同事们都特别开心,还拿着大束的鲜花到高铁站去迎接我,大家还开玩笑说,如果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我们就直接去机场迎接你了,特别有意思。”
履职尽责砥砺前行

杨国晓自参加工作以来,始终坚持抓办案质量,办理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审查逮捕、立案监督和侦查活动案件。自2010年以来,个人共办理审查逮捕案件741件990人,办理诉讼监督类案件183件,其中有三年办案量居部门第一。在工作中,杨国晓注重将法学理论知识与办案实践相结合,制作了刑事诉讼法律监督调查机制的教学片参加了最高人民检察院“精品课程”的评选,并就该课题多次到省检察官学院授课,受到了一致好评。同时,杨国晓还结合办案经验撰写理论文章11篇,并参与了最高检《侦查监督工作指引》的编写。
同时自2014年担任侦查监督科部门负责人以来,她重点抓业务工作和队伍建设。一是办理了多起新型、疑难、复杂案件。在依法办案的同时,妥善的处理了社会矛盾,平复社会舆论,取得了良好的监督效果;二是积极参与岗位练兵,锻炼成长为业务能手。积极参加竞赛,获得了多项殊荣;三是积极适应司法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四是勤于思考,努力探索法律监督新模式;五是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建设不放松。
哪怕在怀孕期间,这份工作依然没能“放过她”。身在基层法院,“案多人少”的现状不可避免。作为部门负责人和检察员个人,杨国晓必须负担起双倍责任。在周一时需要对本周工作作出总体计划,坚持“办案第一”;其次还需要“见缝插针”的开展会议,撰写总结。她回忆道:“孩子是晚上出生的,中午我还在忙着开会写总结,直到下午身体不适才得以请假去了医院”,同时她也表示这种情况在自己身边并不少见,一位同事也是一直工作到了生产前,休完产假后马上又投入工作。
不忘初心提出建议

离开学校后,少有整块的时间可以用于完善知识提升自己。即使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杨国晓依然经常会在平常工作中的闲暇时间阅读一些法学名著,接受法学大家的理论知识指导。另外,她告诉我们,最高法出台的司法解释,新修订的法条,经典、热点、有关法学前沿问题的案例以及法学大家的论文都是十分重要的,作为大学生平常也需要多多阅读。除此之外,要提高自身的能力就是实践的积累,多办案,积少成多。
谈及未来的规划,“在工作这方面,我更希望是能解决一些典型的疑难案件,这种类型的案件能给我带来更多的成就感,除此之外,我想要学习培训、强化法学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撰写与实务工作相关的论文和调研文章,与其他单位的先进个人交流学习经验,在不同的业务岗位上锻炼。扎根基层,从方方面面为我们汉阳区人民检察院服务,现在我在做的就是借鉴上海地区人民检察院,开展“检察官命名办公室”,努力探索法律监督新模式,积极适应司法改革,创新工作模式出成果。”
针对当前大学应届本科毕业生的严峻就业形势,杨国晓也为我们华农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是保持自信,华农是一个历史悠久,教学基础好的高校,这样的背景能给我们更多的信心。第二是提升自己的整体实力,就法学来说,努力提升自己的法学专业实力,在工作中靠实力说话。这包括了法学专业知识,交际能力,个人性格等多方面。第三,大学生需要提升自己与人交往,沟通能力,面对他人,有掌控全局的能力。在性格上,性格开朗、不内向的同学在职场上有更大的优势。把握大学时光,多多积累,阅读更多的名著,积少成多。最后,要明确自己的未来方向选择,让明确的方向给现在的自己更多的指导。

此外,杨国晓结合对学院的了解和毕业后的经历,对法学今后的专业设置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从学院来看,在本科教学过程中,老师应注重给学生打基础,结合实务,向学生介绍当下学术界推崇的观点,看重法理。此外,希望多开展类似模拟法庭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法律实务,提高司法实践能力。”

7
支教——赴湖北荆州,燃星星之火
    “喜迎十九大•青春建新功”是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生活“三下年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为响应这一主题,展现青春活力,华中农业大学赴湖北省荆州市公安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开办了“希望家园”暑期夏令营活动。本次夏令营活动为孩子们开设了系列特色课程,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的热情,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肯定。


素拓破冰,互相熟悉

为了使孩子们相互之间能更快地熟悉起来,队员们准备了精彩的“破冰活动”。由提前分好组的队员们分别带队参加游戏,“花样接力赛”、“萝卜蹲”、“吹气球”和“答题占地”等有趣的游戏不仅考验了小朋友们的团结协作能力,还促进了队员和孩子们的相互信任。队长龚惠玲在谈到活动效果时说到:“队员们考虑到了户外活动的温度问题,游戏环节组织得很细致。看到队员们和孩子们打成一片我感觉十分满足,觉得我们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特色课程,教学相长

手工刮画课上,小老师们以藕池镇闻名的“荷花”为主题,教孩子们用竹签刮出荷花的形状。孩子们纷纷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画出各种各样的图案。在课堂展示环节中,同学们纷纷上台展示了自己的作品并说明自己的创作意图。
老师莫佳虹还举办了“小小发明家”的创意比赛,她给出六种适用于不同情境下的书包,并让每个小朋友画出自己想要的书包图案,并说明其性能。莫佳虹表示:“小朋友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心里的‘功能书包’。”
植物学课堂将孩子们带到了户外,教大家认识校园里的各种植物;中国饮食文化课上,小朋友们了解到了餐桌上的礼仪和八大菜系;法语课堂里,老师带着孩子们用法语打招呼…
“我最喜欢的课程是手工刮画课。哥哥姐姐讲的东西都是以前没有学习到的,比如植物学、中国饮食文化等等,都很有趣,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星星”班的徐江鸿如是说道。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本次志愿服务历时15天,期间除了开展特色课程外,还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主题对14户家庭进行了家访。家访过程中孩子的家长表示:“藕池留守儿童多是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孩子的性格比较内向,你们愿意来陪伴他们,关注每一个孩子,让他们感觉自己是被重视的。你们来的这段时间,我明显感觉孩子变得喜欢去学校了。”
据悉,“希望家园”是2013年省团委为关爱留守儿童,弥补农村留守儿童暑期无人监管的空白,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而创办的公益性平台。利用暑期依托村级党员服务中心及“农家书屋”等“希望家园”活动场所,为当地留守儿童提供场地、电教设施和书籍,同时,招募志愿者为留守儿童提供安全自护、心理辅导、素质拓展、课业辅导等活动。星火支教队作为华中农业大学勤工系统之一的大学生楼栋管理委员会属下的一支志愿服务队伍,今年是第三年来到藕池镇进行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


你的【耕读路上】是不是也同样精彩呢?
暑期社会实践投稿还在不断进行中
投稿邮箱:3398887541@qq.com


寻人启示

在23日的推文《华中农大入围“全国文明校园”评选,爱ta,就给ta投票吧!(附彩蛋)》中,大狮兄承诺7月23日至25日坚持每天投票打卡,并将投票截图发送至华中农业大学官方微信后台,我们将送出大狮兄手提袋一个~ 但是非常抱歉,由于后台出了bug导致回复延误,大狮兄现已无法主动联系上你,如果你是大狮兄要找的人,请加华中农大官q:3398887541,我们将通知礼物领取详情,感谢大家的支持~

文字| 程露 莫佳虹 毛丽芳 王末寒 马琪芳
邓桂玲 胡丹 李亚丽 柳建宜
摄影| 程露 周帅兰 杨逸 高雪雯 秦寒傲
黄撷璇 邓桂玲 贾瑞清 聂鑫

团队|红杜鹃爱心社赴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箐口小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园艺林学学院赴甘肃省和政县暑期社会实践团
园艺林学学院赴新疆吐鲁番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资环学院赴浙江省义乌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文法学院赴湖北省武汉市暑期社会实践团
星火支教队赴湖北荆州暑期社会实践团
赴广西龙胜暑期社会实践团
排版|李慧
责任编辑|丁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10222211?4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